LeetCode 392. 判断子序列(Is Subsequence)
发布日期:2021-06-29 17:12:23 浏览次数:2 分类:技术文章

本文共 242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8 分钟。

16846478-641e53f3bf1f124f.jpg

LeetCode.jpg

给定字符串 s 和 t ,判断 s 是否为 t 的子序列。你可以认为 s 和 t 中仅包含英文小写字母。字符串 t 可能会很长(长度 ~= 500,000),而 s 是个短字符串(长度 <=100)。字符串的一个子序列是原始字符串删除一些(也可以不删除)字符而不改变剩余字符相对位置形成的新字符串。(例如,"ace"是"abcde"的一个子序列,而"aec"不是)。示例 1:s = "abc", t = "ahbgdc"返回 true.示例 2:s = "axc", t = "ahbgdc"返回 false.

切题

一、Clarification

无特别需要注意的边界条件

二、Possible Solution

1、常规双指针解法

指针 point_s 指向 s 第一个字符,指针 point_t 指向 t 第一个字符。逐一判断 point_s 所指向的字符是否在 t 中存在。

  • 如果 s[point_s] != t[point_t] , point_t = point_t + 1, 继续对比t的下一个字符,s的第point_s个字符是否在t中

  • 如果 s[point_s] == t[point_t] , point_s = point_s + 1 , point_t = point_t + 1, 继续对比s的下一个字符

2、借助迭代器和生成器

借助python迭代器和生成器的特性,可以进一步简化代码相应的不太好理解(相关说明见下方代码)

Python3 实现

常规双指针解法

# @author:leacoder # @des:  双指针解法 判断子序列class Solution:    def isSubsequence(self, s: str, t: str) -> bool:        # 判断 s 是否为 t 的子序列。        # 指针 point_s 指向 s 第一个字符,指针 point_t 指向 t 第一个字符。逐一判断 point_s 所指向的字符是否在 t 中存在。        point_s = 0        point_t = 0        length_s = len(s)        length_t = len(t)'''1、如果 s[point_s] != t[point_t] , point_t = point_t + 1, 继续对比t的下一个字符,s的第point_s个字符是否在t中2、如果 s[point_s] == t[point_t] , point_s = point_s + 1 , point_t = point_t + 1, 继续对比s的下一个字符。'''        while point_s < length_s and point_t < length_t:            if s[point_s] == t[point_t]:                point_s = point_s + 1            point_t = point_t + 1        # 最后通过point_s是否与length_s相等判断s 是否为 t 的子序列。        return point_s == length_s

借助迭代器和生成器

# @author:leacoder # @des:  借助迭代器和生成器 判断子序列class Solution:    def isSubsequence(self, s: str, t: str) -> bool:        # 判断 s 是否为 t 的子序列。        b = iter(t)  # 迭代器        return all(((i in b) for i in s ))

说明:为了便于理解代码扩展分析

def is_subsequence(s, t):    b = iter(t)   # 把 t 转化成了一个迭代器    print(b)    gen = (i for i in s)  # 产生一个生成器, 这个生成器可以遍历对象 s    print(gen)    for i in gen:        print(i)    gen = ((i in b) for i in s)    print(gen)    for i in gen:        print(i)    return all(((i in b) for i in s))

16846478-9e27837b2f197bb9.png

借助迭代器和生成器 .png

b = iter(b) , 把列表 b 转化成了一个迭代器 gen = (i for i in s) 产生一个生成器, 这个生成器可以遍历对象 s,能够输出 1, 3, 5。 (i in b)可以联想到 for in 语句。

(i in b) , 大致等价于

while True:    val = next(b)    if val == i:        yield True

巧妙地利用了成器的特性, next() 函数运行的时候, 保存了当前的指针。

那么((i in b) for i in s)可以理解为:遍历s中元素 i,并在b中查找元素 i 是否存在。 由于next() 函数和yield 生成器的特性,如果 b 存在 i 返回True并保存当前指针不存在返回False (下一次查找从保存的指针开始继续查找,直到s 或者 b 遍历结束),这些True或False产生一个迭代器。

最后的 all() 函数,判断一个迭代器的元素是否全部为 True, 如果是则返回 True, 否则就返回 False。


GitHub链接:

知乎个人首页:

简书个人首页:

个人Blog:

欢迎大家来一起交流学习

转载地址:https://blog.csdn.net/leacock1991/article/details/101490306 如侵犯您的版权,请留言回复原文章的地址,我们会给您删除此文章,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上一篇:[Python核心技术与实战学习] 13 并发编程之Asyncio
下一篇:[Python核心技术与实战学习] 07 Python对象的比较、 拷贝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按个爪印,很不错,赞一个!
[***.219.124.196]2024年04月09日 07时43分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