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cpuidle framework
发布日期:2021-06-30 18:47:14 浏览次数:3 分类:技术文章

本文共 2437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8 分钟。

背景

  1. Kernel版本:4.14

  2. ARM64处理器

  3. 使用工具:Source Insight 3.5, Visio

1. 介绍

在Linux OS中,Idle进程的运行会让CPU进入cpuidle状态。当没有其他进程处于运行状态时,Scheduler会选择Idle进程来运行,此时CPU无所事事。

在ARM64架构中,当CPU Idle时,会调用WFI指令(wait for interrupt),关掉CPU的Clock以便降低功耗,当有外设中断触发时,CPU又会恢复回来。

cpuidle framework就是用来向上给Scheduler/Sysfs提供使用接口,向下用来对接不同架构的处理器,凡是框架基本都大同小异,屏蔽硬件层并抽象使用接口。

相信你已经猜到了,cpuidle和电源管理相关。

2. 框架

代码路径:

driver/cpuidle/cpuidle.c

driver/cpuidle/driver.c

driver/cpuidle/governor.c

driver/cpuidle/sysfs.c

kernel/shced/idle.c

老规矩,上图:

简单说明一下吧:调度器发现没有Task处在运行状态时,切换到Idle进程,此时通过cpuidle_idle_call接口调到cpuidle frameworkcpuidle framework会选择合适的策略来决定进入哪种状态,最终回调到底层的平台实现。

SMP处理器都有cpuidle状态,而各个状态下的功耗都不同,是否进入cpuidle状态有两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 CPU进入-退出cpuidle状态的latency;

  • CPU处在cpuidle状态的功耗;

Latency和功耗的tradeoff,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策略的,也就是Governor的作用。

3. 数据结构

cpuidle core抽象出了三个数据结构:

  • cpuidle device:用于描述CPU核;

  • cpuidle driver:针对CPU核的驱动;

  • cpuidle governor:主要根据cpuidle的device和driver状态来选择策略;

图如下:

3.1 cpuidle device

针对每个CPU核都对应一个struct cpuidle_device结构,主要字段介绍如下:

  • registered:该cpu核是否注册进内核中;

  • enabled:该cpu核是否已经使能;

  • cpu:对应的cpu number;

  • last_residency:该cpu核上一次停留在cpuidle状态的时间(us);

  • state_count:cpuidle状态的个数;

  • states_usagestruct cpuidle_state_usage数组,记录每个cpuidle状态的统计信息,包括是否使能、进入该cpuidle状态的次数,停留在该cpuidle状态的总时间(us);

  • kobjs*:与sysfs组织相关,开发给用户层来操作底层;-device_list:全局链表,链接到cpuidle_detected_device上;

3.2 cpuidle driver

cpuidle driver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CPU核,关键字段描述如下:

  • bctimer:用于驱动注册时判断是否需要设置broadcast timer;

  • states[]struct cpuidle_state数组,用于描述cpuidle的状态,需要按照功耗从大到小来排序,具体有多少个cpuidle状态,取决于device Tree中的定义,默认已经有state[0],如上图所示。

  • cpumask:用于表明支持哪些CPU核;

struct cpuidle_state中的enter函数,是最终进入cpuidle状态的函数。不同处理器的cpuidle驱动实现,主要是填充state结构体。

3.3 cpuidle governor

governor结构主要提供不同的回调函数,最终由menu_governor填充,主要字段如下:

  • enable/disable:在设备驱动注册和注销的时候调用;

  • select:根据已有状态来选择一个cpuidle状态;

  • reflect:调用该接口告知governor,CPU上一次所处的cpuidle状态是哪个;

流程

cpuidle-arm.c为例,整个注册流程如下图:

注册之后便将设备和驱动建立起连接关系了,最终cpuidle framework的用户便可通过接口来调用下层的接口,进而完成具体的硬件操作。

Idle Task通过cpuidle_enter为入口,调用到cpuidle_framework,流程如下图:

Idle Task调用cpuidle_enter之前,需要先通过governor来运用策略来选择将要进入的cpuidle state。入口为cpuidle_select,当完成状态切换后会调用cpuidle_reflect来将信息更新到governor。具体的图如下:

其中Governor关于状态的策略选择,可以参考menu.c的注释,主要有三个决定因素:

  1. 功耗平衡点,也就是需要权衡考虑cpuidle状态带来的功耗节省和在该cpuidle状态下的停留时间,假如停留时间太短(小于target_residency),则不划算。

  2. 性能影响,那些具有大的延迟退出(exit_latency)的cpuidle state,通常会对工作负载产生较大影响,这个对系统管理员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此外,低性能往往也意味着低功耗。

  3. 延迟容忍度(从pmqos框架获取),在满足延迟容忍度latency_req的条件下,选择功耗最小的cpuidle状态。

具体的策略不再分析,请直接看driver/cpuilde/menu.c代码及注释。

    

推荐阅读:

    

    

    

嵌入式Linux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公众号 

转载地址:https://linus.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08860269 如侵犯您的版权,请留言回复原文章的地址,我们会给您删除此文章,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上一篇:单精度浮点数与十六进制转换
下一篇:把编译时间加入到目标文件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路过按个爪印,很不错,赞一个!
[***.219.124.196]2024年04月05日 11时12分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