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数据技术探索“数字公民”创新
发布日期:2021-08-29 16:14:28 浏览次数:14 分类:技术文章

本文共 1720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

全球化、信息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同时,也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治理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政府迫切希望能为百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百姓也迫切希望能享用精细化、主动化、人性化的服务,如何实现服务的供需平衡在不断考验我们,从目前效果来看,推力不足,呈胶着状态,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面临困境。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提出:“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治理创新发展的“纲”和“魂”。全国政协委员、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公民”就是撬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困境的支点。

“数字公民”是每个公民在数字世界中的“副本”,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代表公民在数字世界中参与各类活动、行使各项权利、承担各种义务。“数字公民”是公民在大数据时代的画像和展示,利用实名制、多元身份认证等技术,帮助公民获得一张经过认证的数字世界通行证,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地理、人际、政务、社会、经济、法制等多维信息,结合政府大数据开放和聚合,构建一个持续更新和优化的动态化个人数据库,保证数据鲜活有效。“数字公民”是公民获取公共服务的升级版。运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每个公民需求中的痛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都可以被捕捉、记录、统计,“数字公民”变得可感知、可识别、可预测,从而便捷提供针对性服务,提升百姓内心深处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数字公民”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形式。“数字公民”不但帮助公民方便地获取公共服务,还可帮助公民愿意参与、主动参与,以最便捷的方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不再需开会反馈问题、填写问卷调查,动动手指即可。“数字公民”真正推动“多元”社会治理主体。通过构建从百姓需求出发,由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的、自下而上的公共服务创新体系,协同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形成合力,实现从政府单一主体的管理模式,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

只有以百姓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公共服务才是让百姓满意的服务,才可成为连接政府和百姓的纽带,成为民众参与决策的重要通道,这样的服务,才能让百姓真正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中。不远的将来,互联互通互信、开放共享的政务大数据形成合力发挥效用,必将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数字公民”充分运用信息化整合对接各级政府的服务及社会服务资源,以大数据能力进行服务界面优化、形式创新、能力提升,为百姓提供高品质、低成本、方便快捷使用的服务交付过程。“数字公民”的落地,不但要政府认可“数字公民”身份的有效性,并且要政府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互信、有序开放共享。这需要得到政府支持和推动,甚至需要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实现。“数字公民”需要一个不断挖掘、快速迭代、持续完善的运营过程,需要多元主体、专业团队及商业化运营机制。只有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运营和创新,百姓的“五感”方能得到满足和提升。

让百姓办事更便捷。快速迭代、持续完善的“数字公民”体系,从百姓需求出发,在不改变现有政府条块化、层级化治理体系的前提条件下,运用信息化推动公共服务体系软重构,让百姓在“掌上”就能办成事。在服务过程中,及时感知百姓满意度并发现不足,倒逼政府优化流程、完善服务资源配置,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让社会治理更智慧。“数字公民”可以帮助每个公民以最便捷的方式有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形成全民能参与、愿参与局面,即可推动政府与公民合作管理的善治模式。这个创新的善治模式不只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也是多元的、相互的。社会治理也将由传统行政化、科层化的单向治理逻辑,变为双向协同关系,从而将传统粗放式、经验式的社会管理,升级为精细化、个性化、智慧化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让数字经济更活跃。当公民的需求可被感知、识别,所有数字经济商业体系将迅速围绕需求转动,产品设计制造迭代更快速人性化,商业交易更高效有序,百姓的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由此构建的数字经济充满活力,成为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塑造新优势的核心动力。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转载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007291/article/details/90508755 如侵犯您的版权,请留言回复原文章的地址,我们会给您删除此文章,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上一篇:一切尽显眼前:如何预防在虚拟化环境中丢失可视性和安全性
下一篇:MySQL数字辅助表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第一次来,支持一个
[***.219.124.196]2024年04月05日 19时54分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