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调用过程探究
发布日期:2021-10-20 09:40:06 浏览次数:2 分类:技术文章

本文共 7193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3 分钟。

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bangerlee/archive/2012/05/22/2508772.html

引言

如何定义函数、调用函数,是每个程序员学习编程的入门课。调用函数(caller)向被调函数(callee)传入参数,被调函数返回结果,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CPU和系统内核在背后做了很多工作。下面我们通过反汇编工具,来看函数调用的底层实现。

 

基础知识

我们先来看几个概念,这有助于理解后面反汇编的输出结果。

栈(stack)

栈,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push/pop,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操作,后进先出(LIFO),凡是学过编程的人都能列出一二三点。但就是这个最简单的数据结构,构成了计算机中程序执行的基础,用于内核中程序执行的栈具有以下特点:

  • 每一个进程在用户态对应一个调用栈结构(call stack)
  • 程序中每一个未完成运行的函数对应一个栈帧(stack frame),栈帧中保存函数局部变量、传递给被调函数的参数等信息
  • 栈底对应高地址,栈顶对应低地址,栈由内存高地址向低地址生长

一个进程的调用栈图示如下:

 

寄存器(register)

寄存器位于CPU内部,用于存放程序执行中用到的数据和指令,CPU从寄存器中取数据,相比从内存中取快得多。寄存器又分通用寄存器和特殊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有ax/bx/cx/dx/di/si,尽管这些寄存器在大多数指令中可以任意选用,但也有一些规定某些指令只能用某个特定“通用”寄存器,例如函数返回时需将返回值mov到ax寄存器中;特殊寄存器有bp/sp/ip等,特殊寄存器均有特定用途,例如sp寄存器用于存放以上提到的栈帧的栈顶地址,除此之外,不用于存放局部变量,或其他用途。

 

对于有特定用途的几个寄存器,简要介绍如下:

  • ax(accumulator): 可用于存放函数返回值
  • bp(base pointer): 用于存放执行中的函数对应的栈帧的栈底地址
  • sp(stack poinger): 用于存放执行中的函数对应的栈帧的栈顶地址
  • ip(instruction pointer): 指向当前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

 

不同架构的CPU,寄存器名称被添以不同前缀以指示寄存器的大小。例如对于x86架构,字母“e”用作名称前缀,指示各寄存器大小为32位;对于x86_64寄存器,字母“r”用作名称前缀,指示各寄存器大小为64位。

 

函数调用例子

了解了栈和寄存器的概念,下面看一个函数调用实例:

//func_call.cint bar(int c, int d){    int e = c + d;    return e;}int foo(int a, int b){    return bar(a, b);}int main(void){    foo(2, 5);    return 0;}

该程序很简单,main->foo->bar,编译得到可执行文件func_call:

# gcc -g func_call.c -o func_call

 

-g选项使目标文件func_call包含程序的调试信息。

 

反汇编分析

下面我们使用gdb对func_call进行反汇编,跟踪main->foo->bar函数调用过程。

# gdb func_call//此处省略gdb版本信息Reading symbols from /tmp/lx/func_call...done.(gdb) startTemporary breakpoint 1 at 0x400525: file func_call.c, line 14.Starting program: /tmp/lx/func_call Temporary breakpoint 1, main () at func_call.c:1414            foo(2, 5);(gdb)

start命令用于拉起被调试程序,并执行至main函数的开始位置,程序被执行之后与一个用户态的调用栈关联。

 

main函数

现进程跑在main函数中,我们disassemble命令显示当前函数的汇编信息:

(gdb) disassemble /rmDump of assembler code for function main:13        {0x0000000000400521 
: 55 push %rbp0x0000000000400522
: 48 89 e5 mov %rsp,%rbp14 foo(2, 5);0x0000000000400525
: be 05 00 00 00 mov $0x5,%esi0x000000000040052a
: bf 02 00 00 00 mov $0x2,%edi0x000000000040052f
: e8 d2 ff ff ff callq 0x400506
15 return 0;0x0000000000400534
: b8 00 00 00 00 mov $0x0,%eax16 }0x0000000000400539
: c9 leaveq 0x000000000040053a
: c3 retqEnd of assembler dump.

 

disassemble命令的/m指示显示汇编指令的同时,显示相应的程序源码;/r指示显示十六进制的计算机指令(raw instruction)。

以上输出每行指示一条汇编指令,除程序源码外共有四列,各列含义为:

  1. 0x0000000000400521: 该指令对应的虚拟内存地址
  2. <main+0>: 该指令的虚拟内存地址偏移量
  3. 55: 该指令对应的计算机指令
  4. push %rbp: 汇编指令

 

一个函数被调用,首先默认要完成以下动作:

  • 将调用函数的栈帧栈底地址入栈,即将bp寄存器的值压入调用栈中
  • 建立新的栈帧,将被调函数的栈帧栈底地址放入bp寄存器中

以下两条指令即完成上面动作:

push %rbpmov  %rsp, %rbp

也许你会问:咦?以上disassemble的输出不是main函数的汇编指令吗,怎么输出中也有上面两条指令?难道main也是一个“被调函数”?

是的,皆因main并不是程序拉起后第一个被执行的函数,它被_start函数调用,更详细的资料参看。

 

一个函数调用另一个函数,需先将参数准备好。main调用foo函数,两个参数传入通用寄存器中:

mov $0x5, %esimov $0x2, %edi

 

对于参数传递的方式,x86和x86_64定义了不同的。相比x86_64将参数传入通用寄存器的方式,x86将参数压入调用栈中,x86下对应foo函数传参的汇编指令,有以下形式的输出:

sub $0x8, %espmov $0x5, -0x4(%ebp)mov $0x2, -0x8(%ebp)

参数的调用栈位置通过ebp保存的栈帧栈底地址索引,栈从内存高地址向低地址生长,所以索引值为负数,减少esp寄存器的值表示扩展栈帧。

 

万事具备,是时候将执行控制权交给foo函数了,call指令完成交接任务:

0x000000000040052f 
: e8 d2 ff ff ff callq 0x400506

一条call指令,完成了两个任务:

  1. 将调用函数(main)中的下一条指令(这里为0x400534)入栈,被调函数返回后将取这条指令继续执行,64位rsp寄存器的值减8
  2. 修改指令指针寄存器rip的值,使其指向被调函数(foo)的执行位置,这里为0x400506

 

执行完start命令后,现在程序停在0x400522的位置,下面我们通过gdb的si指令,让程序执行完call指令:

(gdb) si 3foo (a=0, b=4195328) at func_call.c:88    {(gdb)

此时我们再来看rsp、rbp寄存器的值,它们保存了程序实际用到的物理内存地址:

(gdb) info registers rbp rsprbp            0x7fffffffe8e0    0x7fffffffe8e0rsp            0x7fffffffe8d8    0x7fffffffe8d8(gdb)

 

main函数君的执行到此就暂时告一段落了,此时func_call的调用栈情况如下:

相关寄存器信息如下:

esi: 0x5   edi: 0x2

 

foo函数

foo函数被执行之后,我们使用disassemble命令显示其汇编指令:

(gdb) disassemble /rmDump of assembler code for function foo:8    {0x0000000000400506 
: 55 push %rbp0x0000000000400507
: 48 89 e5 mov %rsp,%rbp0x000000000040050a
: 48 83 ec 08 sub $0x8,%rsp0x000000000040050e
: 89 7d fc mov %edi,-0x4(%rbp)0x0000000000400511
: 89 75 f8 mov %esi,-0x8(%rbp)9 return bar(a, b);0x0000000000400514
: 8b 75 f8 mov -0x8(%rbp),%esi0x0000000000400517
: 8b 7d fc mov -0x4(%rbp),%edi0x000000000040051a
: e8 cd ff ff ff callq 0x4004ec
10 }0x000000000040051f
: c9 leaveq 0x0000000000400520
: c3 retq End of assembler dump.(gdb)

前面两条指令将main函数栈帧的栈底地址入栈,建立foo函数的栈帧。接着的三条指令扩展栈帧,将传入的参数存为函数内局部变量。最后三条指令与bar函数调用相对应,也是先将参数传入esi、edi寄存器,然后执行call指令。

 

继续执行si命令,让程序执行到call指令的位置:

(gdb) si 8bar (c=32767, d=-139920736) at func_call.c:22    {(gdb) info registers rbp rsprbp            0x7fffffffe8d0    0x7fffffffe8d0rsp            0x7fffffffe8c0    0x7fffffffe8c0(gdb)

 

foo函数调用bar函数之后,bar函数执行之前,调用栈信息如下:

相关寄存器信息如下:

esi: 0x5   edi: 0x2

 

bar函数

此时程序执行至bar函数,同样,我们先用disassemble看一下bar函数的汇编指令:

(gdb) disassemble /rmDump of assembler code for function bar:2    {0x00000000004004ec 
: 55 push %rbp0x00000000004004ed
: 48 89 e5 mov %rsp,%rbp0x00000000004004f0
: 89 7d ec mov %edi,-0x14(%rbp)0x00000000004004f3
: 89 75 e8 mov %esi,-0x18(%rbp)3 int e = c + d;0x00000000004004f6
: 8b 55 e8 mov -0x18(%rbp),%edx0x00000000004004f9
: 8b 45 ec mov -0x14(%rbp),%eax0x00000000004004fc
: 01 d0 add %edx,%eax0x00000000004004fe
: 89 45 fc mov %eax,-0x4(%rbp)4 return e;0x0000000000400501
: 8b 45 fc mov -0x4(%rbp),%eax5 }0x0000000000400504
: c9 leaveq 0x0000000000400505
: c3 retq End of assembler dump.(gdb)

对于最前面两条指令我们应该很熟悉了:将foo函数栈帧的栈底地址入栈,建立bar函数的栈帧。但后面两条指令与foo函数中对应位置的指令就不一样了,这里为什么不扩展栈帧,不像foo函数汇编指令那样将参数的值存入调用栈呢?

 

原因就是bar函数是最后一个被调用的函数了,foo函数中的局部变量在bar函数返回后还有可能被操作,而bar函数的局部变量已失去保存的必要。以上“{}”中剩余的指令利用edx和eax寄存器完成加法操作,最后结果保存在eax寄存器中,以作为结果返回。

 

至此,调用栈信息如下:

相关寄存器信息如下:

esi: 0x5   edi: 0x2   edx: 0x5   eax: 0x7

 

这时我们再来使用gdb的x命令查看内存信息:

(gdb) x/16x 0x7fffffffe8a0 0x7fffffffe8a0:    0x00000005    0x00000002    0x00400595    0x000000000x7fffffffe8b0:    0xf7ffa658    0x00000007    0xffffe8d0    0x00007fff0x7fffffffe8c0:    0x0040051f    0x00000000    0x00000005    0x000000020x7fffffffe8d0:    0xffffe8e0    0x00007fff    0x00400534    0x00000000(gdb)

以上命令显示16个4bytes内存地址指示的值,且值以十六进制显示。比较下,看这里的输出与上面的调用栈信息是否一致?

 

函数返回过程

函数调用过程对应着调用栈的建立,而函数返回则是进行调用栈的销毁,返回比调用过程简单多了,毕竟破坏比建设来的容易。在main、foo和bar函数的汇编显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leave和ret两条指令:

0x0000000000400504 
: c9 leaveq 0x0000000000400505
: c3 retq

 

leave指令等价于以下两条指令:

mov %rbp, %rsppop %rbp

这两条指令将bp和sp寄存器中的值还原为函数调用前的值,是函数开头两条指令的逆向过程。ret指令修改了ip寄存器的值,将其设置为原函数栈帧中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bar函数的leave和ret执行完之后,调用栈信息变为:

rip寄存器的值为0x40051f

 

剩余的函数返回过程类似,直至所有函数执行完成、调用栈被销毁。

 

小结

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函数调用实例,结合gdb单步调试和反汇编工具,对函数调用的底层实现过程进行了分析。

 

修改sp、bp寄存器记录栈帧的高、低地址,以此完成函数调转;

push/mov操作保存caller变量、指令信息,保证callee返回之后caller继续正常执行;

⋯⋯

栈这种简单的数据结构优雅地完成了支撑计算机程序执行的任务。

 

我们可以参照这样的思路,在编码实现功能需求时,分析所要实现的功能,选择恰当的数据结构和实现方式,力求做到优雅、简洁。

 

------------------------------------------------------------

本文基于Suse11sp1(x86_64),该发行版可从下载。

# cat /etc/SuSE-release;uname -rSUSE Linux Enterprise Desktop 11 (x86_64)VERSION = 11PATCHLEVEL = 12.6.32.12-0.7-default

 

Reference:  

                 

转载地址:https://blog.csdn.net/up2wing/article/details/19293275 如侵犯您的版权,请留言回复原文章的地址,我们会给您删除此文章,给您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上一篇:像机器一样思考:好代码不是调试出来的
下一篇:C/C++内存分配知识

发表评论

最新留言

第一次来,支持一个
[***.219.124.196]2024年04月02日 20时05分45秒